青年人格测验CPI简版 230题
测评介绍
CPI是国际上几种经典的人格测验之一,其信度与效度均受到了时间的考验。根据Piotrowski和Keller1983年对美国各大临床心理学培养计划所作的一项调查中,在各大学要求博士生比熟悉的物象人格测验清单中,CPI位居第二,仅次于MMPI。1985年版《心里测量年鉴第九版》所列出有关CPI文献的数量在所有多维人格问卷中位居第四。CPI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教育心理方面,可用于学业成就、创造性潜能的预测,并可以为专业选择提供指导;在管理心理方面可以用于对应聘者的管理潜能、工作效绩的预测提供参考。在国外它被认为是一项在人员选拔方面有较大潜力的测验。早在1988年,基于一个应用于选拔和安置决策的CPI元分析的结果分析,Hough认为CPI是比较全面的人格量表。
在CPI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青年人格问卷”,共有230道题目,这些题目都是从“加利弗尼亚心里测验表”的480道题目中根据中国人的特点选出来的高区分度的题目。新问卷保持了原问卷18个性格变量的名称,并且经信度与效度检验证明,这18个变量的性质也与原问卷相同
使用须知
1、在进行测试时应当快速且准确理解题意,选择答案时遵循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不是理想化或虚假的形象。
2、测试结果不能完全表达出个体的真实情况,而是尽可能接近。测试结果和分析是基于被测试者的回答生成的,受到主观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测试结果只能作为辅助分析材料,而非唯一的评估标准。
3、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为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经历、心情状态和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建议每6个月重新测试一次,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测试(例如职业测评师、人力资源师和心理咨询师等),并结合被测试者的实际情况对测试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可以通过面试、访谈等方式更准确地纠正测试结果可能存在的偏差。
参考文献
1、张洁, 陈文成, 孙彦. (2010). 青年人格特征量表与贝尔林顿青年人格问卷、CPI青年简式问卷的比较. 高校心理学报, 32(3), 335-339.
2、张旭, & 王悟秋. (2008). 高中生压力与人格特质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6(3), 244-246.
3、吕慧华, 司文静. (2012). CPI在青少年心理评估中的应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1767-1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