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卫类
A.止于上前牙舌隆突上
B.止于上前牙舌侧龈缘
C.离开上前牙舌侧龈缘至少4mm
D.离开上前牙舌侧龈缘至少6mm
E.离开上前牙舌侧龈缘至少8mm
A.边缘密合
B.无翘动
C.咬合基本良好
D.稳定性好
E.固位好
A.实现平衡
B.确定前伸髁道斜度
C.确定侧方髁道斜度
D.正确固定上颌模型的位置
E.为了调
方便
A.嵌体
B.全冠
C.根内固位体
D.部分冠
E.桩核冠
A.腭皱襞处
B.腭皱襞之后,上腭硬区之前
C.上腭硬区
D.上腭硬区之后
E.颤动线之前
A.腭侧基托形态
B.前牙的唇舌向位置
C.覆
、覆盖
D.前牙长短
E.前牙的宽窄
A.2周左右
B.4~8周
C.8周左右
D.10周左右
E.12周左右
A.数目
B.固位力
C.扭力
D.
力
E.支持力
A.连接义齿各部件
B.起支持、稳定作用
C.增加义齿强度
D.传导力和分散力量
E.利于人工牙的排列
A.属低熔瓷粉,熔点为750~965℃
B.属低熔瓷粉,熔点为871~1065℃
C.属中熔瓷粉,熔点为871~1065℃
D.属中熔瓷粉,熔点为900~1205℃
E.属高熔瓷粉,熔点为900~1205℃
A.单根牙
B.轻度倾斜
C.临床牙冠较短
D.牙根较短
E.无对
功能
A.基牙舌向倾斜,颊侧无倒凹者
B.基牙向近中倾斜,颊侧远中无倒凹者
C.基牙向远中倾斜,颊侧近中无倒凹者
D.口底过浅者
E.前庭沟过浅或存在颊侧组织倒凹者
A.属低融合金,熔点为870℃
B.属中融合金,熔点为1060℃
C.属中融合金,熔点为1320℃
D.属高融合金,熔点为1060℃
E.属高融合金,熔点为1320℃
A.上下唇之间的距离
B.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
C.上下中切牙龈缘之间的距离
D.上中切牙切缘至颏底的距离
E.鼻底至颏底的距离
A.固位体
B.桥体
C.连接体
D.基牙
E.牙槽嵴
A.近中
支托减小了基牙所受的扭力,也减小了牙槽嵴的负担
B.近中
支托减小了基牙所受的扭力,但增加了牙槽嵴的负担
C.近中
支托增加了基牙所受的扭力,也增加了牙槽嵴的负担
D.近中
支托增加了基牙所受的扭力,但减小了牙槽嵴的负担
E.近中
支托既不能减小基牙所受的扭力,也不能减小牙槽嵴的负担,
A.基底冠厚度
B.瓷粉的颜色
C.金属热膨胀系数
D.不透明瓷粉
E.基底冠的设计
A.垂直向有动度
B.颊舌向有动度
C.颊舌向及近远中向均有动度
D.近远中向及垂直向有动度
E.颊舌向及垂直向有动度
A.增加固定桥的连接强度
B.均匀分布
力
C.使基牙为整体运动
D.分散和缓冲
力
E.另一端基牙不承受
力
A.与预备体密合度好
B.为瓷层提供支持和基础
C.金瓷衔接处的瓷层为刃状薄层覆盖
D.金瓷衔接处避开咬合区
E.唇面为瓷层留出0.85~1.2mm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