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
A.发生应激的特性
B.发生反应的特性
C.产生适应的特性
D.引起反射的特性
E.引起内环境稳态的特性
A.胰高血糖素
B.胰岛素
C.糖皮质激素
D.生长素
E.甲状腺激素
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副交感的节前纤维
C.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D.绝大部分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E.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B.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D.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
E.滤过膜通透性减小
A.是高渗液体,故大量出汗可导致高渗性脱水
B.交感神经兴奋时分泌增加
D.阿托品可使汗液分泌减少
E.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
A.促进肝胆汁分泌
B.促进胰液分泌
C.促进胃运动
D.促进胰腺分泌HCO
E.促进小肠液分泌
A.P0
B.PCO
C.NaHC0
浓度
D.OH
浓度
E.H
浓度
A.3期复极化的机制
B.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C.1期复极化的速度
D.平台期形成的机制
E.4期自动去极化的有无
A.单核细胞可释放肝素
B.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入侵的细菌
C.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D.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与过敏反应有关
E.淋巴细胞是机体内的主要免疫细胞
A.在同一细胞上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导
B.阈下刺激不引起动作电位
C.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D.电位幅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E.电位幅度随传导距离的增加有所衰减
A.呈衰减性传导
B.呈双向传导
C.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可融合
D.电位幅度越大,传导越慢
E.刺激越强,传导越快
A.极化
B.去极化
C.超极化
D.反极化
E.复极化
A.100ml以下
B.100~499ml
C.500~999ml
D.1000~2000ml
E.2000ml以上
A.身高
B.体重
C.腰围
D.体表面积
E.体重指数
A.低蛋白、低脂肪、热量较低
B.高蛋白、高脂肪、热量较高
C.高蛋白、低脂肪、热量较低
D.低蛋白、高脂肪、热量较低
E.低蛋白、高脂肪、热量较高
A.口腔,腋窝,直肠
B.腋窝,口腔,直肠
C.直肠,腋窝,口腔
D.直肠,口腔,腋窝
E.口腔,直肠,腋窝
A.脂肪酸
B.氨基酸
C.甘油
D.盐酸
E.乳酸
A.大量食物入胃的机械和化学刺激
B.十二指肠内的酸性刺激
C.十二指肠内的脂肪增加
D.十二指肠内渗透压增高
E.促胰液素
A.减慢充盈期末
B.等容收缩期末
C.等容舒张期末
D.快速射血期末
E.心房收缩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