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A.FE3+
B.FE2+
C.FE2+-运铁蛋白
D.FE3+-运铁蛋白
E.FE3+-白蛋白
A.CAMP
B.CA2+
C.CGMP
D.IP3
E.乙酰胆碱
A.是惟一能与TATA盒结合的转录因子
B.能促进RNApolⅡ与启动子结合
C.具有ATP酶活性
D.能解开DNA双链
E.抑制DNA基因转录
A.mRNA
B.18SrRNA
C.28SrRNA
D.tRNA
E.全部RNA
A.核糖核苷酸还原酶
B.APRT
C.HGPRT
D.腺苷激酶
E.硫氧化还原蛋白还原酶
A.鸟氨酸
B.谷氨酸
C.组氨酸
D.色氨酸
E.苏氨酸
A.草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B.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酸
C.乙酰乙酸、γ-羟丁酸、丙酮
D.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E.乙酰丙酸、β-羟丁酸、丙酮
A.A→A3→B→C→C1
B.A3→B→C→C1→A
C.B→C→C1→AA3
D.B→C1→C→AA3
E.C1→C→AA3→B
A.蛋白质
B.寡糖
C.脂肪酸
D.核酸
E.小肽
A.酶活性中心只能是酶表面的一个区域
B.酶与底物通过非共价键结合
C.活性中心可适于底物分子结构
D.底物分子可诱导活性中心构象变化
E.底物的分子远大于酶分子,易生成中间产物
A.C-H连接
B.-N连接
C.N-N连接
D.N-H连接
E.C-C连接
A.半胱氨酸
B.脯氨酸
C.色氨酸
D.精氨酸
E.谷氨酸
A.polyA
B.终止密码
C.帽子结构
D.Pribnow盒
E.起始密码
A.主要位于线粒体外膜
B.Ca
可抑制其活性
C.当NADH/NAD
比值增高时活性较高
D.氧化磷酸化的速率可调节其活性
E.当血糖较低时,活性较低
A.尿素
B.尿酸
C.肌酐
D.二氧化碳
E.丙酮酸
A.蛋白酶
B.蛋白激酶
C.磷蛋白磷酸酶
D.还原酶
E.转肽酶
A.属于可诱导型调控
B.属于可阻遏型调控
C.结构基因产物抑制分解代谢
D.结构基因产物与分解代谢无关
E.受代谢终产物抑制
A.RNA聚合酶I
B.逆转录酶
C.RNA聚合酶Ⅱ
D.RNA聚合酶全酶
E.RNA聚合酶Ⅲ
A.鸟氨酸
B.谷氨酸
C.组氨酸
D.色氨酸
E.苏氨酸